2023年5月12日,应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邀请,袁筱一教授莅临我校做《现代性与作为方法的文学史》主题讲座。袁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法语语言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法国文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法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市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理论与法语文学。翻译法语文学作品30余部,著有专著5部,论文80余篇。目前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洲法语文学翻译与研究”。
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翁冰莹教授主持讲座。翁教授向师生们隆重地介绍了袁筱一教授。袁教授翻译过许多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法国小说,如《温柔之歌》《食人魔花园》《生活在别处》《流浪的星星》《法兰西组曲》等,这些小说成为了学生们收藏书架上的畅销书。翁教授介绍道,袁筱一教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她在大学本科期间用法语创作了短篇小说《黄昏雨》,并在法国青年作家大赛上一举夺魁。法语专业师生对袁教授的讲座翘首以待。
袁教授的讲座主题为《现代性与作为方法的文学史》,学术性强、历史跨度大、知识性强。她表示本次讲座的主题较为晦涩难懂,会尽最大可能让学生们理解。袁教授说道:“我讲的这个题目,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一些文学研究,也是一种趋势。”
袁教授首先提及了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安托万·孔帕尼翁(Antoine Compagnon)的《从福楼拜到普鲁斯特》一书。福楼拜通常被当作是19世纪的文学巨匠,1857年他写了《包法利夫人》,而其时——19世纪中叶,正是浪漫主义如日中天的时候,但是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却树立了福楼拜自己的想法。当今法国文学史已经把福楼拜视作现代文学的起点。普鲁斯特则被视为20世纪世界文学三大巨匠之一。《从福楼拜到普鲁斯特》这本书的副标题叫《文学的第三共和国》,书里涉及到法国历史、第三共和国的一些普遍的价值观的确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学的世俗化”——古典文学教育衰弱,更加平民的文学出现。我们现在读巴尔扎特的小说,虽然故事发生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但还是易于让人接受和理解的,就是因为文学的写作已转而面向大众。
这本书的作者安托万·孔帕尼翁去年入选了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孔帕尼翁现在名望很高,但是写这本书的时候却引来了许多争议,尤其对于做文本理论的学者来说,他们宣称一切都可以在文本里找到,无需把文本与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于是他们抨击孔帕尼翁的观点:“文学史复兴的时刻应该到了!”因为20世纪以后,文学史被文本理论取而代之,不再作为一种流行的方法。孔帕尼翁在1980年代向法国学术界提出问题:文学史作为方法是否过时?袁教授认为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放在当下的中国学术界,依然是一个有效的问题。
文学史作为方法如何兴起的问题十分复杂,孔帕尼翁首先对文学史诞生、发展、衰弱进行了梳理。这本书牵涉到文学本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从1870年开始掩盖了文学荣光的历史学。以前文学包含了历史学,从19世纪末开始,历史则不再是文学的附庸,而确立了自己的学科、方法,进而统治了人文科学。历史包含文学,文学渐渐衰弱。袁教授生动地讲述这本书里涉及的内容,理清这段时间的历史,并用真实的文献举例分析,帮助同学们理解。
通过介绍与文学史相关的著名人物朗松在教育领域的改革,袁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激荡、权力更迭,进而引申到文学与历史学、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之间的较量这一段特殊的历史。在场的法语专业学生接触到了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都听得津津有味。袁教授说文学史涉及对材料的选择,由文学史家来决定谁的作品入选为伟大的作品,在文学作品不多的古代,所选的伟大作品不谋而合,争议非常小;而当作品日渐丰富的时候,对于伟大作品的选择则反映出了文学史家的原则。袁教授又以朗松为例向大家阐释了文学史如何对历史材料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最后,袁教授给参会师生留下可供思考的问题:第一,本土文学史及外国文学史是否过时,还是并没有过时?第二,当方法统领研究时,有没有产生凌驾于文学作品之上的文学批评?第三,文学的历史视野意味着什么?这三个问题耐人寻味,引起了参会师生的沉思。
总而言之,袁筱一教授的讲座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启发性,采用文史互动的方式,可谓深入浅出、内涵丰富、精彩纷呈,最后在轰动如雷的掌声中她的讲座圆满结束。在问答环节,袁教授与学生们亲切交流,耐心倾听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认真答疑解惑。讲座之后,袁筱一教授与学院的青年教师们合影留念,并表示来深大一行非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