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春伊始,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博士生导师王文斌教授在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会议室为我院师生讲学。王教授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擅长认知语言学、词汇语义学、句法学和对比语言学,担任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和外语类权威刊物《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我校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领导、教师、研究生以及校外师生积极参与,现场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王文斌教授以英汉对比研究的重要性、母语能力与外语水平的相关性为开端,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对英汉语的时空差异做了细致而详尽的阐述。王教授指出,汉语的语法研究至今仍存疑思:汉语的词类标注、单复句、主语和宾语成分究竟如何确认,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王教授鼓励青年学者在研究西方语言学时,应从其源头古印度的语言学入手,例如“很多名词都派生于动词”这一较为普遍的语言事实,并以丰富的实例来验证。同时,王教授从西方汉学家对汉语的观察、汉字的构造根据、先秦诸子对名物的推崇以及对名与实的思辨等方面审视汉民族对有形物体的崇信,借此揭示物体、物象等观念在汉民族思维深处的主导地位,并左右着汉民族的语言表述,由此显露出汉民族对行为动作的空间化思维。他指出,汉语具有空间性,块状性,离散性和可逆性;英语具有时间性,勾连性,延续性和不可逆性。其本质的差异就是英语具有时间性,而汉语具有空间性。最后,王教授提出两条研究思路:第一,真正的汉语语法是什么样子,还有待深入探索;第二,西方汉学家异样的眼光对汉语的观察可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提高我们对母语的敏感性。整个讲座深入浅出,以小见大,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一段段创新的分析给听众呈现了许多关于汉语、语言差异方面可供研究的课题。王教授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以及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给会场带来阵阵笑声和掌声。在互动环节中,王教授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就汉语中动词的表达特性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金娜娜老师/文)